网站首页>文章中心>选金技术>选金技术-民间选金找矿的传统方法

选金技术-民间选金找矿的传统方法

  中国迟在商代就掌握了制造金器的技术,采金的历史十分悠久,采选金矿传统方法经过几千年积累和锤炼,已经形成了集地质、地貌、气候、水文、甚至动植物以及风水学等知识于一体的成熟体系,内涵十分丰富。至于民间关于砂金淘采的经验,基本可以归纳为“五看找金法”,即:看山、看沟、看水、看砂、看底板。
  
  “五看”找金法:观察山沟,首先从沟口向沟脑里看,一般来讲,沟脑里应该有较大的呈后堵式的山峦才有利于成金。此山在采金的行话中叫作“座山”。座山的存在,表明沟的上源存在着不断上升的区域和岩金矿,可以给河谷两岸提供大量的含金物质;
  
  再是从沟脑里往沟口看,看沟口是否也有山堵着,若也有这种山峦,则这条沟谷中有金的可能性就更大。金客们通常把这种山叫“迎门山”。地质意义上讲,这样的山使沟口呈现出相对的上升区,使整个沟中被水冲来的黄金不至于顺利通过沟口跑掉。
  
  看了沟谷的上头、下头后,再看沟谷各个部位的情况。若沟谷中的某一段突然被两侧相对的山岭卡住,则钳形山岭以上的河谷砂金必富。金农的行话称此种相对山为“关门山”,又称“关门嘴子”。意即砂金难以越过门关,在“关门山”的上方或“迎门山”前方的河谷内,都是砂金富集的地段。
  
  如果某一河段、某一沟谷出现壁立于一侧的“照山”,这在淘金行话中,又叫“不露风”或“不露腰”,产砂金的河各两侧山要比较高些,“风”好似刮不出去。这种照山的特点是面向沟谷的另一侧、壁面光洁、岩石坚硬,迫使河水转折,将含金的堆积物淤沉在照山对面的斜下方,使之成为富矿区。
  
  看山的形状、谷水流向、含金层土壤砂石的成色,也是找到富矿的重要方法,大而直的沟没有黄金,不管大小,弯曲转折的沟里多有黄金富集。取掉砂层后,底板平滑处没有黄金,若底板呈红色,且有洼棺、洼坑和“卧牛石”的,则有黄金富集。行话中称为“全沟不露骨”,指河床底板的岩石不出露,表明河谷处于堆积阶段。
  
  除了以上“三山四不露”的原则外,还有“小沟出嘴”、“大沟有腿”、“不大不小在肚里”三条讲究。“小沟出嘴”是指在长度小于三公里的沟谷,砂金多富集于沟出口处。“大沟有腿”意即若在长度超过十公里的大河谷中发现了砂金矿,那么其上游支谷中也有可能找到砂金,反之亦然。至于长度三到十公里的中沟,主要成矿在本谷内(肚里)。
  
  长年在寒冬地带作业的淘金客们,还总结出了一条“金出阴坡”的经验。因受地形和地砖偏向力的影响,冲积砂金矿,特别是阶地矿,多分布于河谷阴坡一侧。即东西走向的河谷,在河谷南侧谷坡的阶地上砂金矿多,而在北侧很少,对南北走向的河谷,矿金矿多分自于西侧阶地上,东侧成矿很少。究其原因,大概是高纬度地区地转偏向力较大的作用。
  

  寻找砂金矿源,除了依靠地质水文等特征来判断,还可以参照某些植物的指示作用。唐代《酉阳杂姐》载:“山上有薤,下有金。”薤是一种类似韭菜的百合科葱属草本植物。湘西会同县漠滨金矿,在清初盛产砂金,周边地区就出产一种‘野薤子。且越是矿水流经之处,“野薤子”生长得就特别茂盛,古人诚不我欺

  

  《山海经》中,有很多“某某山,其阳多金,其阴多铁”的记载。金的亲铁性强,易被吸附,所以铁矿和金矿常常伴生。只是未经风化的菱铁矿外表和石灰岩一样,为古人所不识。但暴露于地表的菱铁矿经风化成为褐铁矿后,会形成大小不等的褐铁矿结核,常遍布山坡,十分醒目,也正是古代冶铁开采的重要对象

   近代选金设备的出现大大提高了选金效率,不管是富矿,贫矿,岩金矿,沙金矿,还是尾矿的采选,我们都可以为您配置高性能,操作简单的选金设备,像适用于河道的河沙选金设备,复杂小型河道的微型小型选金设备,沙金矿开采的高速离心机选金设备,岩金矿开采的岩金矿破碎精选设备等等,如果您有任何选金方面的需要都可以联系我们


产品目录

PRODUCTS

地址:青州市黄楼街道办事处东建德村

后客服:0536-3593111传真:0536-3593111手机:15053659999,15653473333 E-mail:1592999333@qq.com

服务热线:15053659999,15653473333